2月24日,俄罗斯与乌克兰武装冲突正式开始后,开战已超24小时。期间俄方军队持续以多点导弹袭击、地面部队推进与乌克兰武装部队激战。乌方随后以亚速海、俄乌边境导弹袭击进行反击。

很多人疑惑为什么俄罗斯要对乌克兰开战,从长远角度看,其实战争打的是资源,争夺的也是资源,乌克兰地理位置处于西方和俄罗斯之间,历史上是两大阵营交汇的前沿。它是欧洲第二大国家,人口4300万,比波兰多600万。乌克兰东西距离1300公里。无论哪一方控制乌克兰,都可以将影响范围推进1300公里,所以这是战略家必争的地方。
贫穷的乌克兰

乌克兰排名第二,人均GDP2.1万人民币,连发展中国家都算不上,在全世界都是名列前茅的贫困国。在乌克兰,物价水平极低,牛羊肉十几块钱一斤。明明拥有欧洲第二大面积的国土和75%的黑土地,以及80多种可供开采的富矿,乌克兰为什么会穷到这个地步?其实在苏联解体之初乌克兰的实力还是非常强的,不仅有3500多家军工企业和300多万名职工,还是继承苏联核武器最多的两个国家之一。苏联解体后,乌克兰西边的波兰和斯洛伐克相继加入北约组织,与东边的俄罗斯隔空对峙,乌克兰变成了北约和俄罗斯的隔离带。而国内的亲欧派和亲俄派也争执不下,矛盾不断升级,最终导致克里米亚入俄和乌东战事的爆发。战争摧毁了国内原本发展良好的重工业,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同时乌克兰政府的贪污腐败也愈演愈烈,政治局势变得一片混乱。内忧外患之下,乌克兰人民只能在贫困线上继续挣扎。
乌克兰的自然资源

除了地理位置和政治原因外,丰富的自然资源也被觊觎。乌克兰的煤炭、铁和锰储量居世界前列。乌克兰从南到北在北纬44度到52度之间,与中国东北地区(从南到北在北纬38度到53度之间)非常相似。例如,乌克兰也被称为欧洲粮仓,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粮食出口国。
乌克兰的铀储量排名;乌克兰当年是第三核大国,乌克兰还从苏联继承了相当数量的核武器:1270枚核弹头、2480枚战术核武器、176个发射井使乌克兰成为了当时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世界第三核武器大国。此外乌克兰还有能携带核巡航导弹的图-160、图-95战略轰炸机。乌克兰当时的核武库水平确实已超过了英、法、中等国。所谓“世界第三核大国”绝非浪得虚名。
钛储量在欧洲排名第二,世界排名第十;在铬矿勘探储量方面,世界排名第二(23亿吨,占世界储量的12%);世界第二大铁矿石储量(300亿吨);汞储量在欧洲排名第二;欧洲页岩气储量排名第三(世界第13位)(22万亿立方米),自然资源总值排名世界第四。众所周知的核电站,切尔诺贝利在乌克兰。乌克兰黑土地下矿产资源丰富,煤、铁、锰、镍、钛、汞、石墨、耐火土、石材、石油、天然气等等位居世界前列。这些矿产资源分布在全国7000多个地区(其中4000多个地区已进行开发)。乌克兰已探明的铁矿石的储量有275亿吨;煤、染料矿石、陶土地腊和石墨的储量也比较丰富。资源丰富的乌克兰在苏联时代是主要工业基地之一。
乌克兰的煤炭储量相当丰富,全国煤炭储量大概在340亿吨左右,主要分布在东部的顿巴斯煤田、西部的利沃夫-沃伦煤田和中部的第聂伯煤田。其中最大的煤田是顿巴斯煤田,盛产无烟煤、炼焦煤,产量占乌克兰煤炭总产量的6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该煤田位于独立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个共和国(俄罗斯目前单方面承认)。
苏联时期,顿巴斯地区与俄罗斯罗斯托夫州以及俄南部的一些地区是一个工业体系,是前苏联西部工业中心,炼焦煤储量又较丰富,因而开发程度很高,煤炭总产量和无烟煤及炼焦煤产量一直居前苏联首位。

乌克兰锰矿资源排名第二,锰矿石的储量超过21亿吨;已探明的锰矿储量主要集中在两大矿区:尼科波尔矿区和恰图拉矿区。最大的锰矿藏位于乌克兰的尼科波尔区域,其储量约占世界锰矿储量的75%,锰矿开采量为世界的31.9%,居位。
乌克兰石油和天然气产地集中在西部(前喀尔巴阡),东部(第涅伯彼得罗夫斯克—顿涅茨洼地),南部(近黑海洼地)。乌克兰铁矿的储量约65亿吨,主要储藏在克里沃罗格-扎波罗热矿带,包括克里沃罗格、克列缅丘格、别洛泽尔斯科耶三大铁矿区,克里沃罗格矿区各矿井矿体的平均含铁品位为57.1%,是其主要矿区。

前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当前的资本主义自由经济,这也导致了当前乌克兰经济的衰退。如果乌克兰想破釜沉舟,融入欧洲经济一体化,它需要与俄罗斯彻底切割。俄罗斯怎么会轻易放弃乌克兰的宝地,因此近年来两国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乌克兰自然会被各方觊觎,无论是转移国内矛盾还是掠夺资源。当然,丰富的自然资源储量,尤其是铀矿,必然会增强欧盟实力,影响俄罗斯的战略纵深和经济体。
登录矿道网,关注更多矿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