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我国矿产能源业“双碳”元年,也是矿政改革和矿法修改的期许年。面对碳达峰、碳中和,我国矿产能源业如何对标“双碳”目标做好顶层制度设计,如何构建法治保障体系,如何直面机遇和挑战,如何推进矿业服务一体化。
9月19日,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天津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河北地质大学、内蒙古大学、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黄金集团、山东黄金集团、中煤地质集团、金徽矿业、新奥集团、中安智库、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北京雨仁(深圳)律师事务所、上海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聚焦双碳目标法治建设,助力矿产能源转型升级”为主题,以“线下+线上”的会议方式,开启第二届中国矿业法治高峰论坛。嘉宾们围绕矿政改革、矿法修改、“双碳”目标背景下的矿业法治建设、涉矿服务一体化等问题,展开学术探讨。
国务院参事室原参事张洪涛出席论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资源战略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于光、天津大学中国绿色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孙佑海,分别代表主办方在论坛上致辞,中国涉矿问题综合解决专家曹旭升在论坛上总结发言。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任辉,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付英,中国政法大学国土资源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李显冬教授、中国矿业联合会矿产资源委员会主任委员魏铁军、河北地质大学党委副书记南振兴、山东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法律事务部副总经理刘延芬等专家,围绕矿政改革提出各自看法。
针对“矿法修改”这一关注度高、技术性强、牵扯部门多的热点问题,原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研究员李裕伟,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绿色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孙佑海,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杨贵生、山西华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高满中、陕西仁和万国律师事务所环境资源业务总监翟社民等,结合各自的工作实践和业务关联,做出问题分析和对策建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雷涯邻、中国黄金集团资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凤新、中国矿业报总编辑赵腊平、中国矿业报国际矿业研究室主任朱清、甘肃亚特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张世新作等,围绕双碳目标背景下的矿业法治建设,从大处着眼、从案例入手,同与会嘉宾开展交流探讨。

“矿业问题的复杂化、多元化,决定了解决主体的跨界化和协同化。”作为涉矿问题综合解决专家、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矿产资源法律事务部主任曹旭升在会上呼吁,同行之间要破除门户之见,行业之间开展跨界合作。为此,他在会上做了题为中国涉矿问题综合服务体系的构建》的演讲。
围绕涉矿服务一体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资源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孟磊,中安智库创始人、资深传播专家苏赢,中煤地质集团北京地质调查分公司副总经理郭衍游,北京市雨仁律师事务所栾政明律师、汪婷婷律师,法治周末副总编辑孙继斌,新奥集团总法律顾问张利宾,陕西富能律师事务所主任武广韬,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武汉)分所矿产资源部主任王锋,贵州中威道恒评估公司总经理王显奎,上海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主任张恒通等,就“涉矿服务一体化”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路和看法。
我国作为矿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源自矿产资源。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矿产能源业应当法治先行、不断完善我国矿产能源业法律制度,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应当具有战略眼光、国际视野、理论前瞻。论坛呼吁我国矿业法治人讲好中国矿业高质量发展故事,传播好中国矿业绿色低碳发展声音,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我国矿业法治建设谏言献策,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